- 索 引 号:
- 11450225007819318G/2023-28370
- 效力状态:
- 发文单位:
-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3年11月20日
- 标 题:
- 三政办发〔2023〕29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教育局等部门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三政办发〔2023〕29号
- 发布日期:
- 2023年11月20日
- 文件下载:
- 相关解读:
- 文字解读
三政办发〔2023〕29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教育局等部门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 字体大小:[小
- 中
- 大]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县教育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残联《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20日
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四五”特殊教育
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县教育局 县发展和改革局 县民政局 县财政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卫生健康局 县残联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广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22〕68号)和《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柳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柳政办〔2023〕18号)精神,推进我县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各阶段残疾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样,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特殊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基本建立。融合教育全面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
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待遇保障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措施
(一)拓展学段服务,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
1.巩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适时开展残疾儿童信息定期核查工作,适宜安置残疾儿童入学。发挥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对残疾儿童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生活力进行全面规范评估,提出入学建议。采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全覆盖、零拒绝”要求。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适宜安置每一名残疾儿童,确保具备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不失学辍学。〔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建立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完善随班就读资源支持体系,压实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主体责任,积极接收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入学。到2025年,全县随班就读学生人数达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学生总数的60%以上。〔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3.强化特殊教育学校骨干作用。进一步扩大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全力接纳基本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入学条件的中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和多重残疾学生就读。将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既能满足区域内中重度残疾学生教育需求,又兼具区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资源中心、研究中心的特殊教育服务实体。〔牵头单位: 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4.规范送教上门服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工作有关要求,对确需专人看护、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采取送教方式实施义务教育。科学认定送教对象,规范送教形式和内容,加强送教服务过程管理,完善送教档案,提高送教服务工作质量,能够入校就读的义务教育残疾儿童不纳入送教上门范围。送教上门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适龄残疾学生总数的15%。〔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推动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推动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儿童康复机构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到2025年,实现全县至少有1所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试点。完善残疾学生参加高考便利措施,推动支持县内普通高中积极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并提供学习、生活便利。〔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1.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进一步压实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主体责任,推进普特融合共同体,探索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质量评价体系,合理调适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随班就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在融合、融洽环境中学习、生活。鼓励支持县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建立融合结对帮扶机制,努力创设更多更广泛的融合教育场景,促进特教学校残疾儿童与普通学生在双向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积极发展、阳光成长。开展融合教育示范校创建和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特殊教育教师技能比赛。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2.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培养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做好残疾学生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部门协同配合,推进、指导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康复机构与学校合作,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优先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科学提供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特殊教育融合。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孤独症、多重残疾学生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入学评估、幼小衔接和影子教师陪读制度,提高融合质量。将陪同康复服务纳入残疾学生康复定点服务体系,享受康复定点补助,为孤独症和多重障碍学生更好融入普通学校学习生活、减轻家长负担提供支持。〔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提升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1.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对标《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推进县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及活动场地改扩建项目,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及时配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专项督导评估,努力争创自治区特殊教育示范校。将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区域特殊教育实验基地、指导中心、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巡回指导中心。〔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加强融合教育资源保障。依托县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鼓励乡(镇)小学或初中因地制宜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区域内提供专业化的特殊教育指导和服务。根据残疾儿童入学分布情况,合理规划,统筹布局,在县域内选择若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化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对接收5名(含)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创造条件设立专门的资源教室,并按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根据学生残疾类别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设施设备和专兼职资源教师及专业人员,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巩固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全面落实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结合县财力和学前、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继续向特殊教育倾斜;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参照相应学段标准执行。在校生不足100人的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按100人标准拨付公用经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在幼儿园就读的,享受免保教费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实行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及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在普通高中就读的,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享受免除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在全日制高等院校就读的,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待遇。发挥残联等行业部门对残疾人教育的辅助作用,足额发放残疾人教育专项资助经费,应补尽补。〔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增加康复服务供给,增强残疾预防能力,自愿申请并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全部进入机构康复,做到应救尽救,将儿童脊柱侧弯和儿童下肢结构异常康复救助纳入残疾儿童救助项目,改善残疾儿童功能状况,减轻残疾的发生、发展。〔牵头单位:县残联;配合单位: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多渠道筹措特殊教育经费。用好中央财政特殊教育补助等资金,持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并向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等。积极争取设立县级特殊教育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改造校园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能力建设,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辅助器具、干预训练及送教上门教师交通费补助等政策。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开展特殊教育捐赠、资助活动。〔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残联、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师资。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编制标准暂行办法》,加大力度为公办特殊教育学校足额配备专业教师。加强各类康复专业人员及其他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人员配备。加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含幼儿园)师资配备,在核定的学校编制总数内统筹解决资源教师配备问题。配备县级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教研员。〔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7.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将特殊教育纳入县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教师培养工程(项目)。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机制。县教师培训部门将特殊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开展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普通学校骨干教师分类培训。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教学技能(优质课)展示评比和巡回指导活动,切实提升特教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师资专业技能。〔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8.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地位待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标准,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普通学校(幼儿园)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适当倾斜,具体比例由学校(幼儿园)结合实际确定。从2023年起,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可在原核定的绩效工资
总量基础上,适当增核绩效工资总量,具体比例及办法按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管理权限自主确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允许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机构中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申报职称评审,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一专多能发展。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特殊教育教师,可以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择优推荐参与各类评选表彰。将参与送教上门、随班就读指导教师、进入融合学校(幼儿园)实施教学的工作量等同于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支教要求。〔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提升发展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立场,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将特殊教育提升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原则,统筹安排资金,有效配置资源,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多方协调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县教育局负责统筹制定并协调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把特殊教育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县财政局负责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县民政局负责做好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抚育和教育支持工作。县卫生健康局负责残疾儿童青少年健康筛查及相关康复支持工作。县残联负责残疾儿童青少年康复、就业保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项目的支持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
要将特殊教育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范围,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日常和动态的指导与督查。教育部门适时组织开展提升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检查,并建立激励与问责机制,确保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四)大力宣传引导。
建设特殊教育信息宣传平台,大力宣传特殊教育发展行动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改革发展成就和优秀残疾人典型事迹,普及特殊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关爱残疾儿童少年、尊重特殊教育教师和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