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450225007819318G/2023-15376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16日
标  题:
三政办发〔2023〕22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三政办发〔2023〕22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16日
文件下载: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三政办发〔2023〕22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来源: 三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23-06-16 17:00   
  • 字体大小:[
  • ]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

计划20212025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616       

三江侗族自治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发〔202146号)精神,结合三江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加快体育强建设,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广西体育强县和健康三江目标,推进全县全民健身均等化、标准化、科学化、智慧化、融合化发展。城乡居民健身与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到2025年全县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建有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1个以上、健身步道10公里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3块以上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监管的体育场馆100%对公众开放。建成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与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三江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强化规划统领,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完成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可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并做好备案工作,编制全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摸清现有设施现状,结合全县各乡镇人口密度、人群需求、用地环境等条件,科学、精准细化具体项目,加强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设施建设。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重点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力实现县、乡、村(社区)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的目标建有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推进乡镇开展灯光篮球场、小型全民健身广场“两个一”工程建设行政村开展室外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两个一”工程建设社区开展多功能运动场地、健身路径“两个一”工程建设。开展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行动。支持利用有条件的学校、公园、绿地、边角地等空闲用地改建标准或非标准足球场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探索以租赁方式供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创建具备体育健身功能的乡村休闲区和景区,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户外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江、浔江河沿岸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摩托艇、龙舟、垂钓等水上健身休闲运动项目设施

(三)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倡导“绿色生态运动在侗乡”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理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并举方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举办运动项目业余联赛,制定并推广体育运动业余等级评定标准,助力建成区、市、县三级体育赛事活动网络续办好“三省(区)十县篮球邀请赛”“五一职工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以及各单项运动协会的联赛等精品赛事,鼓励各乡镇利用当地特色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发挥其在组织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推广普及健身项目等方面的作用。组织科学健身指导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村为群众科学健身进行指导,推广居家健身模式。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工间操制度,鼓励举办行业系统和单位运动会以及单项比赛,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体操等公益教学活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县、村(社区)活动及相关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推出具有侗乡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侗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

(五)健全体育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发挥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健身站点在体育服务和健身指导方面的作用。加大政府购买社会体育服务力度,鼓励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和参与人次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六)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人民群众和妇女等重点人群的健身指导力度,鼓励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提供适合相关人群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及服务,提升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水平。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鼓励各类学校成立体育项目青少年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组织开展体育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建设完善老年人体育协会、门球协会、广场舞协会等单项体育协会网络,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进落实青少年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目标。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建立和培育学校体育项目代表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动全县每年举办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和体育项目联赛。推动体卫(医)融合建立体卫(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县级体卫(医)融合健康服务机构全覆盖。加强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体旅融合依托三江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

(八)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统筹规划和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推广普及花炮、龙舟、芦笙、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武术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和场地设施建设。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支持各类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教学和展示活动。

(九)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繁荣体育文化,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推广普及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讲好群众健身故事,每年宣传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健康模范人物、家庭、组织,营造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我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民健身空间用地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对其优先保障。鼓励财政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全民健身工作。

(二)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加大对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搭建全民健身线上培训和交流平台,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三)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执行“一赛事一方案”制度。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四)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身大数据采集体系,支持健康科技发展,加快全民健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度。引导线上体育锻炼智能产品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推广运用。支持建设县、乡两级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定、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

(五)强化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对贯彻落实计划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做好年度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工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监督与检查制度,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好2025年本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效果全面评估工作。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
×

三政办发

索  引  号:
11450225007819318G/2023-15376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年06月16日
标  题:
三政办发〔2023〕22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三政办发〔2023〕22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16日
文件下载: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三政办发〔2023〕22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06-16 17:00

来源: 三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

计划20212025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三江侗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616       

三江侗族自治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发〔202146号)精神,结合三江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加快体育强建设,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广西体育强县和健康三江目标,推进全县全民健身均等化、标准化、科学化、智慧化、融合化发展。城乡居民健身与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到2025年全县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建有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1个以上、健身步道10公里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3块以上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监管的体育场馆100%对公众开放。建成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与全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三江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强化规划统领,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完成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可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并做好备案工作,编制全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摸清现有设施现状,结合全县各乡镇人口密度、人群需求、用地环境等条件,科学、精准细化具体项目,加强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设施建设。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重点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力实现县、乡、村(社区)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的目标建有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推进乡镇开展灯光篮球场、小型全民健身广场“两个一”工程建设行政村开展室外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两个一”工程建设社区开展多功能运动场地、健身路径“两个一”工程建设。开展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行动。支持利用有条件的学校、公园、绿地、边角地等空闲用地改建标准或非标准足球场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探索以租赁方式供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创建具备体育健身功能的乡村休闲区和景区,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户外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江、浔江河沿岸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摩托艇、龙舟、垂钓等水上健身休闲运动项目设施

(三)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倡导“绿色生态运动在侗乡”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理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并举方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举办运动项目业余联赛,制定并推广体育运动业余等级评定标准,助力建成区、市、县三级体育赛事活动网络续办好“三省(区)十县篮球邀请赛”“五一职工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以及各单项运动协会的联赛等精品赛事,鼓励各乡镇利用当地特色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发挥其在组织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推广普及健身项目等方面的作用。组织科学健身指导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村为群众科学健身进行指导,推广居家健身模式。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工间操制度,鼓励举办行业系统和单位运动会以及单项比赛,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体操等公益教学活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县、村(社区)活动及相关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推出具有侗乡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侗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

(五)健全体育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发挥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健身站点在体育服务和健身指导方面的作用。加大政府购买社会体育服务力度,鼓励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和参与人次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六)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人民群众和妇女等重点人群的健身指导力度,鼓励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提供适合相关人群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及服务,提升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水平。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鼓励各类学校成立体育项目青少年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组织开展体育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建设完善老年人体育协会、门球协会、广场舞协会等单项体育协会网络,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进落实青少年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目标。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建立和培育学校体育项目代表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动全县每年举办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和体育项目联赛。推动体卫(医)融合建立体卫(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县级体卫(医)融合健康服务机构全覆盖。加强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体旅融合依托三江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

(八)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统筹规划和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推广普及花炮、龙舟、芦笙、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武术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和场地设施建设。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支持各类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教学和展示活动。

(九)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繁荣体育文化,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推广普及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讲好群众健身故事,每年宣传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健康模范人物、家庭、组织,营造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我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民健身空间用地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对其优先保障。鼓励财政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全民健身工作。

(二)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加大对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搭建全民健身线上培训和交流平台,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三)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执行“一赛事一方案”制度。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四)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身大数据采集体系,支持健康科技发展,加快全民健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度。引导线上体育锻炼智能产品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推广运用。支持建设县、乡两级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定、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

(五)强化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对贯彻落实计划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做好年度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工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监督与检查制度,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好2025年本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效果全面评估工作。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