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18条举措,严防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
来源: 三江县卫生健康局  |   发布日期: 2022-09-22 10:59    |
  • 字体大小:[
  • ]

快来学习→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


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区域,特别是进入冬闲季节,婚丧嫁娶、酒席宴请、棋牌娱乐等农村室内聚集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加大,加之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等因素,疫情防控潜在风险日益趋重。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如何做?快来学习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


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
一、做好返乡人员报备

(一)主动报备。返乡人员实行报备制度,提前向目的地村、单位报备,抵达后向村、单位报告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和行程信息。


(二)网络报备。返乡人员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方式向目的地村、单位报备。


(三)补录报备。未报备人员可在短信提醒报备或在防疫检查点补录完成报备。对未提前报备已返乡人员要第一时间进行补录,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二、日常健康监测

对重点人员、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时段开展日常监测,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监测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发挥村卫生室、诊所、药店等的哨点作用,发现可疑患者,要立即留观,通报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并在30分钟内报告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可在哨点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


(一)重点人员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人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及陪护人员: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病例;②不明原因肺炎病人;③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④新入院患者;⑤入院患者的陪护人员。


2.风险职业人员∶①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②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③进口冷链食品储存加工企业一线人员;④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⑤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⑥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医务人员;⑦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等其他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⑧快递、外卖人员⑨酒店服务人员⑩装修装卸服务人员①口岸管理服务人员;①交通运输服务人员;①商场超市和农贸(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⑩基层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以外的工作人员。


3.特殊机构场所人员∶①学校和托幼机构、培训机构人员;②养老和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人员;③精神专科医院人员;④监管场所人员;⑤生产车间人员;⑥建筑工地人员。


4. 重点管理人员,按照防控要求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的人员∶①出院(舱)后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②入境隔离期满人员③区域协查人员④涉疫场所暴露人员;⑤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5.药店“四类药品”售卖及登记使用人员:指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零售主体中,售卖四类药品(退烧、止咳、抗菌素、抗病毒药品)的相关人员及登记使用者。


(二)重点机构


重点机构是指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或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工地等。


(三)重点场所


重点场所指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公共交通工具、核酸检测点,农贸(集贸)市场、宾馆、商场超市、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影剧院、体育场地、棋牌室、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四)重点时段

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前后;寒暑假、“三夏”、“三秋”等人员流动较频繁的重要时段;集会、庙会、演出、婚丧嫁娶、文体活动等聚集性活动举办前后。

三、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一)分类检测


1.不出村人员或仅在无疫情县域内跨村流动人员按照愿检尽检原则执行。

2.外出办事、走亲访友、旅游、公务活动等人员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采样凭证,落实目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

3. 县域外务工、上学等返乡人员或外来办事、旅游流动人员要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要在24小时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

4.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等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5. 农村地区涉及的风险职业人员、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等重点人员,按照规定频次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6.纳入村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7.低风险区返乡人员三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


(二)组织实施


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卫生室村医负责。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做好组织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样本转运,村卫生室根据群众需求,每日确定1~2个固定时段采样,采样完成后及时将样本转运至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四、全面推广使用场所码


(一)应设尽设。乡镇、村所辖范围内各公共场所以及各自然村要全部申领、设置场所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二)加强监督。乡镇党委政府组建由市场监管所和乡镇干部组成的执法队伍,对场所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各行业执法部门加强对农村地区所管理领域场所码进行执法检查,要重点加强对KTV、棋牌室等密闭场所的监管,对未落实场所码设置、扫码、查验要求的场所要及时纠正整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三)突出重点。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乡镇所在地的管理,超市、酒店、饭店、商店等所有公共场所都要设立疫情防控服务台,安排专人负责查验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场所码扫码状态。鼓励安装视频监控监督,做到凡进必扫、应扫尽扫。
五、管控聚集性活动
农村聚集活动主要包括庙会集会、展览促销、婚丧嫁娶、宗教活动、聚众棋牌等。

农村集会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严格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庙会、展览促销等群众性民俗文娱活动要严格控制规模,并报县级防控指挥部批准后举行。

婚丧嫁娶应提前向属地村委会报备,每餐不超过50人,外地返回参加人员要扫自然村场所码,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严格辖区内景区、民宿、餐馆、超市、药店、KTV、村民文化活动室、宗教场所等公共场所管理,严格落实扫码、测温、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疫措施。

县域内有本土病例且未排除社区传播风险时,要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
六、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划定做细网格。按照“区域合理、无缝衔接、便民利民、相对固定”的原则,科学合理建立完善农村网格体系,划定最小疫情防控管理单元。


(二)配强工作力量。每个网格设立网格长(员),配备基层民警、乡村医生,做好宣教、排查、管控、督导和关爱工作。

(三)建立工作机制。建立“1+2+N”工作机制,即村党组织书记每天向乡镇党委书记报告一次返乡人员排查和管控情况;网格长(员)早、晚两次检查居家隔离(健康监测)人员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及健康状况;网格长(员)N次巡查网格内村民防聚集、不扎堆、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七、点对点区域协查

(一)第一时间接收。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区域协查专班24小时值班,第一时间接收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发来的高中低风险区来(返)豫人员、省外及省内县外推送的协查人员等信息。


(二)第一时间推送。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区域协查专班要第一时间进行初步核查,将需基层追踪、管控的协查信息推送相关乡镇指挥部人员协查组。


(三)第一时间排查。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联系村工作专班,启动网格长(员),充分利用人头熟、底数清优势,采取“多对一”、包干制,第一时间做好区域协查排查工作。


以省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为载体,乡镇和村要明确专人专班负责下发的协查任务,对返回辖区的风险人员要按《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3.0版)》要求,严格落实协查、排查、管控、反馈等相应职责,对未返回本辖区的风险人员要调查清楚落脚地,利用平台推送落脚地防控指挥部,落实协查信息通报职责。

八、外来人员管控

外来人员主要指:①集中隔离期满返乡人员;②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返乡人员;③县域外①集中隔离期满返乡人员;②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返乡人员;③县域外务工、旅游、上学返乡人员;④县域外风险区返乡或流动人员;⑤县域外走亲访友、旅游、公务流动人员;⑥县域外就医、经商、务工流动人员;⑦其他管控人员。


(一)掌握底数

以网格为单位,通过入户走访、视频走访等“面对面”形式,认真排查网格内在外务工、旅居人员家庭信息,建立一户一表一台账,掌握人员底数。


(二)加强引导

开展“爱家乡、护亲人、保安全、做贡献”活动,动员群众对在外人员通过一封信、一个电话、一条微信的“一对一”宣传,告知返乡人员提前三天报备、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抵达后立即核酸检测、高中低风险区分类管控和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政策要求。


(三)落实管控①境外返乡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7天集中隔离后,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

②国内集中隔离期满返乡人员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3 天居家健康监测。

③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返乡人员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④中风险区返乡人员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⑤重点地区返乡需居家隔离(健康监测)人员,返乡时原则上由村组干部负责安排接送。

⑥对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要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工作台账,落实管控、健康监测、上门核酸检测采样、生活保障、垃圾消毒等措施。

⑦重点人员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期间可采取系红绳、落锁、上门磁等措施加强管控。

⑧对不具备居家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条件的,由所在乡镇、村核实确认后,可采取集中隔离管控措施。
九、联动管控省界交界区域


(一)加强人员管控。省界交界区域的乡镇、村要摸清经常跨省经营、种植等活动的人员,以及交界区域内定期举办的集会等聚集性活动信息。对跨省活动要坚持“出行必核酸”的原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根据群众需求,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力量准备,每日定时采集,及时转送检测。对跨省活动要坚持“往返必报备”,做到出行随时报备,返回提前报备,抵达后向村专班报告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和行程信息,并在24小时内进行1 次核酸检测。对“村挨村、户挨户、地连地”的交界区域,乡镇、村要重点关注,加强信息互通,分类做好人员管控。


(二)建立联动机制。省界交界区域乡镇要建立联动管控机制,明确专班负责。联防“输入”,按照统一政策口径,开展联合宣传管控;联防“外溢”,共同推进市场管理,严把冷链传播关口,加强生产经营防控,互通进货渠道,严格从业人员及市场环境卫生消杀;联享信息,交界乡镇要搭建方便操作的数字化平台,安排专人定期互通互换重点人员信息、冷链物流信息、值班人员信息等,建立重点人员、车辆触碰报警机制。

(三)加强场所管控。省界交界区域内乡镇、村的超市、农贸市场、宗教活动场所等公共场所要专人负责,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戴口罩等措施,对跨省流动的省外人员要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对集会等聚集性活动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严格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
十、强化应急处置准备

(一)加强应急准备。乡镇、村要按照规定做好医用耗材、药品、防护装备、消杀用品等储备,设置临时留观点。按照县域、中心城区、乡镇三个层次,绘制县域、中心城区、乡镇、村的卡口分布图。应急状态下,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农村乡镇、村头路口设立防控卡点。


(二)日常应急演练。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确保乡镇、村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疫情发现、信息报告、疫点管理、人员转运、核酸采样、环境消毒等工作流程。


(三)保持应急状态。
除本地发生疫情外,省内外发生疫情时,乡镇、村要主动研究、研判,把有报告病例的高中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返乡人员都作为重点人员,按照规定落实协查、排查等相关管控措施。


(四)融入应急处置。发现本地阳性病例(含初筛阳性)时,乡镇、村立即按照省市县扁平化应急机制的统一指挥,以市统筹,按照《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指南》,全面参与应急处置的启动、流调、协查、转运、隔离、检测、消毒、管控、保障等各环节工作,进行快速处置。各市县可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农村地区应急处置工作手册,细化乡镇、村的责任任务清单。
十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强化属地公共卫生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垃圾分类化处理,做好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消除环境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

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传播风险。

全面整治农村商贸场所冷冻食品销售、活禽宰杀等重点部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清扫保洁和消毒。

落实河长湖长制,保持村域水体清洁。


十二、引导做好个人防护

落实《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个人防护要做到:


(一)勤洗手。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二)科学戴口罩。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三)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四)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五)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六)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七)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八)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后,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九)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十一)核酸检测。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十二)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十三、全方位宣传培训

(一)营造宣传氛围。乡镇、村通过“小广播”、“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宣传栏、张贴公告等多种形式,采取创作诗词、歌曲、戏曲、三句半、顺口溜等群众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宣传防疫科普知识、公民防疫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佩戴口罩、错峰返乡、配合查验、减少聚集流动、勤洗手通风、科学就医、拒传谣言,增强村民防护意识。


(二)发挥网络优势。县乡要综合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及时播发疫情防控最新部署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措施等内容,引导群众自觉配合做好社区报备、疫苗接种、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县乡舆情管控专班,及时客观向群众公开疫情态势、防控工作进展,回应群众关切。


(三)强化培训指导。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对疫情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扛牢防控责任,加强防控知识培训,印发宣传海报、疫情防控口袋书,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十四、建立完善指挥体系
县乡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实体化运行,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参照省级、市级层面充实完善组织架构,结合实际,设立“一办五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农村工作专班等相关专班。

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可设立综合统计组、隔离转运组、人员协查组、社会管控组、信息宣传组等。

村成立以村党组织书记、民警、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包村乡镇干部参与专班工作。
十五、细化常态常备能力

日常工作由县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工作专班承担,专人专职专责,落实常态化工作措施。


发生疫情时,启动扁平化指挥机制,以市为单位,统筹“三公”、协同流调、核酸检测、隔离资源、流动人员管理、集中救治等工作力量。


(一)核酸检测能力。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充实加强核酸采样力量,成立核酸采样专班,建立采样人员台账,定期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采样操作水平。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统筹辖区内核酸检测力量,做好样本采、送、检、报匹配,满足群众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

(二)流调溯源能力。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成立“三公”流调溯源专班,明确流调应急队伍和流调人员。在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病例后,县级流调队伍第一时间启动,获取初步流调信息。以市为单位统筹,省市县协同流调,采取“流调专班+属地乡镇”同步流调模式,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及相关高危风险人群,各专班同步采取封控、消杀、转运等措施。

(三)转运隔离能力。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就地隔离原则,储备转运隔离资源,建立转运车辆、隔离点、人员物资储备调度方案,明确转运车辆、隔离点、人员物资台账,定期开展培训演练。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要细化从转运指令发起到人员转运隔离到位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确保转运隔离群众“人员清、数据明”。隔离点以县为单位,市级统筹,非必要不跨区域隔离,按照每万人60间规模储备足够数量的集中隔离点,100万人口以上县不少于6000间隔离房间。50万~100万人口的县储备3000~6000间隔离房间;50万人口的县不少于3000间隔离房间。

(四)社会免疫能力。实行“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接种”工作制,持续推进3~l1岁、12~17岁、18岁以上各年龄段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加强针疫苗接种管理,力争做到应接尽接。

十六、强化信息化支撑
县(市、区)要成立疫情防控信息中心,充分运用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强化对核酸检测、来返豫报备、健康码、场所码、阳性快报、购药登记、区域协查的信息数据应用。

发挥加强信息核查协查管理,对上级、外地推送的排查数据和协查函迅速落实到位,做到5分钟内签收、1小时内推送到乡村,特级指令3小时内反馈排查结果,一级指令6小时内反馈排查结果。
十七、开展常态化督查
县乡要组成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集中检查、随机抽查和日常督查,逐项对账销号。

县乡疫情防控专项督察组紧盯关键节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不定时采取常态化“飞行式”“点穴式”“清单式”督导检查,找出正反典型,通报表扬、公开曝光。同时,针对举办大规模红白喜事等人员聚集性活动,畅通举报渠道,设立举报专线,规范举办行为。
十八、压实疫情防控责任

(一)属地责任。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疫情防控属地责任,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履行疫情防控直接责任,成立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班,常态化情况下,主要领导每月至少调度一次、分管领导每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按照“一县一乡一村”要求,制定完善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三级分包机制。


(二)行业责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防疫、管业务必须管防疫、管生产经营必须管防疫”,县纪检、教育、工信、公安、民政、交通、市场监管、商务等行业部门要履行主管责任,制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项方案,加强本行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检查。


(三)主体责任。乡镇各机关以及学校、超市、商场、景区等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法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配足配齐防疫物资,落实人员出入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测温扫码、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四)个人责任。个人履行疫情防控社会责任,主动配合相关机构的报备、调查、采样、隔离、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防控】18条举措,严防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

  发布日期: 2022-09-22 10:59

来源: 三江县卫生健康局

快来学习→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


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区域,特别是进入冬闲季节,婚丧嫁娶、酒席宴请、棋牌娱乐等农村室内聚集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加大,加之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等因素,疫情防控潜在风险日益趋重。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如何做?快来学习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


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十八条措施↓↓
一、做好返乡人员报备

(一)主动报备。返乡人员实行报备制度,提前向目的地村、单位报备,抵达后向村、单位报告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和行程信息。


(二)网络报备。返乡人员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方式向目的地村、单位报备。


(三)补录报备。未报备人员可在短信提醒报备或在防疫检查点补录完成报备。对未提前报备已返乡人员要第一时间进行补录,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二、日常健康监测

对重点人员、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时段开展日常监测,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监测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发挥村卫生室、诊所、药店等的哨点作用,发现可疑患者,要立即留观,通报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并在30分钟内报告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可在哨点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


(一)重点人员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人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及陪护人员: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病例;②不明原因肺炎病人;③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④新入院患者;⑤入院患者的陪护人员。


2.风险职业人员∶①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②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③进口冷链食品储存加工企业一线人员;④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⑤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⑥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医务人员;⑦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等其他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⑧快递、外卖人员⑨酒店服务人员⑩装修装卸服务人员①口岸管理服务人员;①交通运输服务人员;①商场超市和农贸(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⑩基层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以外的工作人员。


3.特殊机构场所人员∶①学校和托幼机构、培训机构人员;②养老和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人员;③精神专科医院人员;④监管场所人员;⑤生产车间人员;⑥建筑工地人员。


4. 重点管理人员,按照防控要求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的人员∶①出院(舱)后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②入境隔离期满人员③区域协查人员④涉疫场所暴露人员;⑤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5.药店“四类药品”售卖及登记使用人员:指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零售主体中,售卖四类药品(退烧、止咳、抗菌素、抗病毒药品)的相关人员及登记使用者。


(二)重点机构


重点机构是指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或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工地等。


(三)重点场所


重点场所指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公共交通工具、核酸检测点,农贸(集贸)市场、宾馆、商场超市、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影剧院、体育场地、棋牌室、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四)重点时段

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前后;寒暑假、“三夏”、“三秋”等人员流动较频繁的重要时段;集会、庙会、演出、婚丧嫁娶、文体活动等聚集性活动举办前后。

三、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一)分类检测


1.不出村人员或仅在无疫情县域内跨村流动人员按照愿检尽检原则执行。

2.外出办事、走亲访友、旅游、公务活动等人员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采样凭证,落实目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

3. 县域外务工、上学等返乡人员或外来办事、旅游流动人员要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要在24小时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

4.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等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5. 农村地区涉及的风险职业人员、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等重点人员,按照规定频次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6.纳入村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7.低风险区返乡人员三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


(二)组织实施


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卫生室村医负责。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做好组织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样本转运,村卫生室根据群众需求,每日确定1~2个固定时段采样,采样完成后及时将样本转运至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四、全面推广使用场所码


(一)应设尽设。乡镇、村所辖范围内各公共场所以及各自然村要全部申领、设置场所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二)加强监督。乡镇党委政府组建由市场监管所和乡镇干部组成的执法队伍,对场所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各行业执法部门加强对农村地区所管理领域场所码进行执法检查,要重点加强对KTV、棋牌室等密闭场所的监管,对未落实场所码设置、扫码、查验要求的场所要及时纠正整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三)突出重点。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乡镇所在地的管理,超市、酒店、饭店、商店等所有公共场所都要设立疫情防控服务台,安排专人负责查验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场所码扫码状态。鼓励安装视频监控监督,做到凡进必扫、应扫尽扫。
五、管控聚集性活动
农村聚集活动主要包括庙会集会、展览促销、婚丧嫁娶、宗教活动、聚众棋牌等。

农村集会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严格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庙会、展览促销等群众性民俗文娱活动要严格控制规模,并报县级防控指挥部批准后举行。

婚丧嫁娶应提前向属地村委会报备,每餐不超过50人,外地返回参加人员要扫自然村场所码,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严格辖区内景区、民宿、餐馆、超市、药店、KTV、村民文化活动室、宗教场所等公共场所管理,严格落实扫码、测温、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疫措施。

县域内有本土病例且未排除社区传播风险时,要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
六、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划定做细网格。按照“区域合理、无缝衔接、便民利民、相对固定”的原则,科学合理建立完善农村网格体系,划定最小疫情防控管理单元。


(二)配强工作力量。每个网格设立网格长(员),配备基层民警、乡村医生,做好宣教、排查、管控、督导和关爱工作。

(三)建立工作机制。建立“1+2+N”工作机制,即村党组织书记每天向乡镇党委书记报告一次返乡人员排查和管控情况;网格长(员)早、晚两次检查居家隔离(健康监测)人员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及健康状况;网格长(员)N次巡查网格内村民防聚集、不扎堆、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七、点对点区域协查

(一)第一时间接收。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区域协查专班24小时值班,第一时间接收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发来的高中低风险区来(返)豫人员、省外及省内县外推送的协查人员等信息。


(二)第一时间推送。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区域协查专班要第一时间进行初步核查,将需基层追踪、管控的协查信息推送相关乡镇指挥部人员协查组。


(三)第一时间排查。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联系村工作专班,启动网格长(员),充分利用人头熟、底数清优势,采取“多对一”、包干制,第一时间做好区域协查排查工作。


以省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为载体,乡镇和村要明确专人专班负责下发的协查任务,对返回辖区的风险人员要按《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3.0版)》要求,严格落实协查、排查、管控、反馈等相应职责,对未返回本辖区的风险人员要调查清楚落脚地,利用平台推送落脚地防控指挥部,落实协查信息通报职责。

八、外来人员管控

外来人员主要指:①集中隔离期满返乡人员;②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返乡人员;③县域外①集中隔离期满返乡人员;②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返乡人员;③县域外务工、旅游、上学返乡人员;④县域外风险区返乡或流动人员;⑤县域外走亲访友、旅游、公务流动人员;⑥县域外就医、经商、务工流动人员;⑦其他管控人员。


(一)掌握底数

以网格为单位,通过入户走访、视频走访等“面对面”形式,认真排查网格内在外务工、旅居人员家庭信息,建立一户一表一台账,掌握人员底数。


(二)加强引导

开展“爱家乡、护亲人、保安全、做贡献”活动,动员群众对在外人员通过一封信、一个电话、一条微信的“一对一”宣传,告知返乡人员提前三天报备、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抵达后立即核酸检测、高中低风险区分类管控和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政策要求。


(三)落实管控①境外返乡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7天集中隔离后,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

②国内集中隔离期满返乡人员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3 天居家健康监测。

③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返乡人员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④中风险区返乡人员需专车闭环转运至家中执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⑤重点地区返乡需居家隔离(健康监测)人员,返乡时原则上由村组干部负责安排接送。

⑥对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要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工作台账,落实管控、健康监测、上门核酸检测采样、生活保障、垃圾消毒等措施。

⑦重点人员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期间可采取系红绳、落锁、上门磁等措施加强管控。

⑧对不具备居家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条件的,由所在乡镇、村核实确认后,可采取集中隔离管控措施。
九、联动管控省界交界区域


(一)加强人员管控。省界交界区域的乡镇、村要摸清经常跨省经营、种植等活动的人员,以及交界区域内定期举办的集会等聚集性活动信息。对跨省活动要坚持“出行必核酸”的原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根据群众需求,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力量准备,每日定时采集,及时转送检测。对跨省活动要坚持“往返必报备”,做到出行随时报备,返回提前报备,抵达后向村专班报告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和行程信息,并在24小时内进行1 次核酸检测。对“村挨村、户挨户、地连地”的交界区域,乡镇、村要重点关注,加强信息互通,分类做好人员管控。


(二)建立联动机制。省界交界区域乡镇要建立联动管控机制,明确专班负责。联防“输入”,按照统一政策口径,开展联合宣传管控;联防“外溢”,共同推进市场管理,严把冷链传播关口,加强生产经营防控,互通进货渠道,严格从业人员及市场环境卫生消杀;联享信息,交界乡镇要搭建方便操作的数字化平台,安排专人定期互通互换重点人员信息、冷链物流信息、值班人员信息等,建立重点人员、车辆触碰报警机制。

(三)加强场所管控。省界交界区域内乡镇、村的超市、农贸市场、宗教活动场所等公共场所要专人负责,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戴口罩等措施,对跨省流动的省外人员要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对集会等聚集性活动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严格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
十、强化应急处置准备

(一)加强应急准备。乡镇、村要按照规定做好医用耗材、药品、防护装备、消杀用品等储备,设置临时留观点。按照县域、中心城区、乡镇三个层次,绘制县域、中心城区、乡镇、村的卡口分布图。应急状态下,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农村乡镇、村头路口设立防控卡点。


(二)日常应急演练。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确保乡镇、村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疫情发现、信息报告、疫点管理、人员转运、核酸采样、环境消毒等工作流程。


(三)保持应急状态。
除本地发生疫情外,省内外发生疫情时,乡镇、村要主动研究、研判,把有报告病例的高中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返乡人员都作为重点人员,按照规定落实协查、排查等相关管控措施。


(四)融入应急处置。发现本地阳性病例(含初筛阳性)时,乡镇、村立即按照省市县扁平化应急机制的统一指挥,以市统筹,按照《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指南》,全面参与应急处置的启动、流调、协查、转运、隔离、检测、消毒、管控、保障等各环节工作,进行快速处置。各市县可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农村地区应急处置工作手册,细化乡镇、村的责任任务清单。
十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强化属地公共卫生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垃圾分类化处理,做好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消除环境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

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传播风险。

全面整治农村商贸场所冷冻食品销售、活禽宰杀等重点部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清扫保洁和消毒。

落实河长湖长制,保持村域水体清洁。


十二、引导做好个人防护

落实《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个人防护要做到:


(一)勤洗手。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二)科学戴口罩。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三)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四)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五)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六)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七)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八)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后,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九)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十一)核酸检测。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十二)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十三、全方位宣传培训

(一)营造宣传氛围。乡镇、村通过“小广播”、“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宣传栏、张贴公告等多种形式,采取创作诗词、歌曲、戏曲、三句半、顺口溜等群众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宣传防疫科普知识、公民防疫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佩戴口罩、错峰返乡、配合查验、减少聚集流动、勤洗手通风、科学就医、拒传谣言,增强村民防护意识。


(二)发挥网络优势。县乡要综合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及时播发疫情防控最新部署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措施等内容,引导群众自觉配合做好社区报备、疫苗接种、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县乡舆情管控专班,及时客观向群众公开疫情态势、防控工作进展,回应群众关切。


(三)强化培训指导。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对疫情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扛牢防控责任,加强防控知识培训,印发宣传海报、疫情防控口袋书,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十四、建立完善指挥体系
县乡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实体化运行,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参照省级、市级层面充实完善组织架构,结合实际,设立“一办五部”。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农村工作专班等相关专班。

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可设立综合统计组、隔离转运组、人员协查组、社会管控组、信息宣传组等。

村成立以村党组织书记、民警、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包村乡镇干部参与专班工作。
十五、细化常态常备能力

日常工作由县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工作专班承担,专人专职专责,落实常态化工作措施。


发生疫情时,启动扁平化指挥机制,以市为单位,统筹“三公”、协同流调、核酸检测、隔离资源、流动人员管理、集中救治等工作力量。


(一)核酸检测能力。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充实加强核酸采样力量,成立核酸采样专班,建立采样人员台账,定期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采样操作水平。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统筹辖区内核酸检测力量,做好样本采、送、检、报匹配,满足群众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

(二)流调溯源能力。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成立“三公”流调溯源专班,明确流调应急队伍和流调人员。在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病例后,县级流调队伍第一时间启动,获取初步流调信息。以市为单位统筹,省市县协同流调,采取“流调专班+属地乡镇”同步流调模式,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及相关高危风险人群,各专班同步采取封控、消杀、转运等措施。

(三)转运隔离能力。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就地隔离原则,储备转运隔离资源,建立转运车辆、隔离点、人员物资储备调度方案,明确转运车辆、隔离点、人员物资台账,定期开展培训演练。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要细化从转运指令发起到人员转运隔离到位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确保转运隔离群众“人员清、数据明”。隔离点以县为单位,市级统筹,非必要不跨区域隔离,按照每万人60间规模储备足够数量的集中隔离点,100万人口以上县不少于6000间隔离房间。50万~100万人口的县储备3000~6000间隔离房间;50万人口的县不少于3000间隔离房间。

(四)社会免疫能力。实行“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接种”工作制,持续推进3~l1岁、12~17岁、18岁以上各年龄段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加强针疫苗接种管理,力争做到应接尽接。

十六、强化信息化支撑
县(市、区)要成立疫情防控信息中心,充分运用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强化对核酸检测、来返豫报备、健康码、场所码、阳性快报、购药登记、区域协查的信息数据应用。

发挥加强信息核查协查管理,对上级、外地推送的排查数据和协查函迅速落实到位,做到5分钟内签收、1小时内推送到乡村,特级指令3小时内反馈排查结果,一级指令6小时内反馈排查结果。
十七、开展常态化督查
县乡要组成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集中检查、随机抽查和日常督查,逐项对账销号。

县乡疫情防控专项督察组紧盯关键节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不定时采取常态化“飞行式”“点穴式”“清单式”督导检查,找出正反典型,通报表扬、公开曝光。同时,针对举办大规模红白喜事等人员聚集性活动,畅通举报渠道,设立举报专线,规范举办行为。
十八、压实疫情防控责任

(一)属地责任。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疫情防控属地责任,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履行疫情防控直接责任,成立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班,常态化情况下,主要领导每月至少调度一次、分管领导每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按照“一县一乡一村”要求,制定完善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三级分包机制。


(二)行业责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防疫、管业务必须管防疫、管生产经营必须管防疫”,县纪检、教育、工信、公安、民政、交通、市场监管、商务等行业部门要履行主管责任,制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项方案,加强本行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检查。


(三)主体责任。乡镇各机关以及学校、超市、商场、景区等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法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配足配齐防疫物资,落实人员出入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测温扫码、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四)个人责任。个人履行疫情防控社会责任,主动配合相关机构的报备、调查、采样、隔离、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